全球加密市场年报|第六章:All in到寒冬,2018区块链十大关键词

【链得得独家】全球加密市场年报|第六章:All in到寒冬,2018区块链十大关键词        2018年开始,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区块链技术仓促中被推向神坛。人们有太多理由相信,互联网技术历史变革,也终将发生在区块链身上。从年初All in区块链开始,技术上尚未出现一个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而一直谈论的区块链生态也在探索的路上刚刚起步。加密数字货币暴利终结后,也让人们对区块链价值的判断更加琢磨不定。

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来说,2018年至关重要的一年。从All in到寒冬,区块链究竟是昙花一现的风口消亡,还是新技术出现的周期性发展,它的未来让人们充满期待。

链得得旗下“得得智库”,对2018年全球区块链发展现状和生态布局进行梳理和分析,用十个关键词对年度区块链发展进行复盘,并对未来模式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关键词一:All in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2018年1月的年度目标中提到通过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进行去中心化的赋权方式。

也是在2018年1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内部交流群中呼吁CEO们要“All in 区块链”。建议创业者们在立身自身业务的同时,了解区块链、理解ICO,进入区块链时代。至此,正式拉开了2018年轰轰烈烈All in区块链的大门。聚集了众多大佬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在2018年大年初二的凌晨三点,进行区块链深度探讨和争议。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概念被疯狂炒作,和区块链沾边的概念被纷纷追捧。在二级市场中,区块链概念股集体大涨,尤其是美股中的柯达,在宣布发起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图片版权处理后,股价暴涨119%。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并不是在2018年出现的新技术,而是到2018年才进入大众的视线。得得智库根据Google Trend搜索数据整理,“blockchain”的搜索量在2017年底-2018年初暴涨,网友开始逐渐了解,这个神乎其神的“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什么。

区块链需要All in,但是在拥抱技术的同时要不忘初心。徐小平先生在呼吁All in区块链后,发表博文表示:区块链革命确确实实已经到来,任何新技术浪潮都会伴随狂热与泡沫。但最终胜出的是提供实实在在技术和创造能被人类使用价值的人和公司。区块链时代,只有“链条”而没有水泥的公司,也会重蹈互联网泡沫时期失败公司的覆辙。创业者和投资人在理解和拥抱区块链技术的同时,要不忘初心。而这个初心就是商业的根本,也就是真实的价值。

关键词二:维权

数字货币价格一路走高,“炒币月入百万”、“一币一墅”这些吸睛的口号,让人们相信只要跟上数字货币的热度,将会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欺骗,在暴利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贷款炒币、卖房炒币。贷款是真的、房子也是真的,可这些所投的项目确是一场骗局,受害者维权的例子屡见不鲜。

得得智库总结2018年数字货币市场维权案件,总结为以下三类:

1. 数字货币ICO骗局。

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有大批非正规项目绕过国内监管,在海外上线。由于缺乏监管和评估,融资团队与投资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ICO的项目质量良莠不齐。这类骗局特点如下:

1.1 利用专家名人站台

在ICO项目发行过程中,ICO项目方会聘请各类专家、名人担任各种名义的“项目顾问”,利用普通投资者对于专家、名人的信任进行包装炒作,一方面利用“顾问”身份为该项目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又巧妙规避了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大多数“顾问”与ICO项目存在紧密利益关系,甚至在某些ICO项目中,项目“投资人”或“顾问”即为该项目的实际控制人。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对于其代币价格完全取决于项目的背景包装。项目拉拢名人站台,制造噱头,宣传造势,利用其带来的轰动效应拉新引流。

1.2 伪造白皮书进行虚假和夸大宣传

项目作假以白皮书内容作假为主,虚构项目成员及顾问成员,无原创技术性代码,应用无可行性等。由于投资人的鉴别能力存在差别,融资团队以诈骗方式获取利益。项目宣发时承诺的事宜毫无进展,代币严重破发。

1.3 堆砌新颖概念拉抬身价

项目白皮书中生造和堆砌各类高大上的科学名词和物理概念,但基本不知所云,投资人易被项目简介所迷惑选择投资。以太空链为例,其以“量子”“太空”“卫星”等一堆高科技关键词为外衣,宣称将用卫星作为区块链运算节点,在星上直接完成数据处理,拉抬项目身价,实则皆为虚构。

1.4 社群推波助澜

自2017年9月监管政策落地后,“代投模式”转为ICO项目最主要的募资形式。ICO代投以组建社群分层销售的模式为主,项目通过内幕消息和糖果分发等多种形式吸引投资人进入社群,社群搭建后即进行推广私募份额。在项目上线后,社群中也会存在对应的运营人员进行维护及对项目舆论的推波助澜。

2. 缺乏合规化交易

这类维权的受害者通常是在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期货交易账户被恶意平仓造成损失。爆仓本是期货交易中经常会发生的普遍现象,但是数字货币交易所缺乏监管,同时在技术上容易受到攻击,导致恶意爆仓的情况发生。

此类交易表现通常是:正常市场行情下,交易所平台出现单独、无预兆、极端波动的行情变化,时间一般发生于北京时间深夜。该类情况出现时间晚、速度快、波动大,国内投资者无法第一时间反应并且及时做出止损,从而爆仓造成财产损失。

3. 数字货币名义的传销活动

除了数字货币骗局以外,另外一种打着虚拟数字货币的幌子而从事传销的犯罪活动。这些传销币其套路本质都是“先吃后”,“后补吃”,也就是层层传递的庞氏骗局模式和“击鼓传花”的传销游戏,具体的套路操作如下:

3.1 传销头目在国内或国外注册成立空壳公司并设立网站,通常巧立慈善、理财、游戏、医疗研究等名目,以建立大众初步信任。

3.2 通过微信、QQ群、讲座等形式大力度宣传某种“虚拟货币”的价值,有些甚至配以专门的公关进行网络洗白以打消会员疑虑。

3.3 以多至百倍收益的“高额返利”为噱头,吸引众多人的参与,经营模式通常为“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这三点,不断吸纳会员会费以达到敛财目的,具体形式为:

(1)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即交钱加入后才可获得计提报酬或者发展下线的“资格”;

(2)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

(3)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提报酬或者返利。

3.4 最终往往因无下线加入该项目,该项目会员因不能将数字代币兑换成现金,资金链断裂而案发。

关键词三:监管趋势

2018年全球数字货币市场监管政策升级和规范化是大势所趋。得得智库对2018年世界上224个国家和地区(百度百科定义)发布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对全球监管政策进行分析,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监管趋严,全球数字货币监管逐步规范化。在全球监管政策中,规范化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资历、反洗钱、税收、数字资产的定义及其对应法律都在完善之中。

2. 监管分化,亚洲国家较欧美国家对待数字货币更为谨慎。据得得智库统计分析,从交易合法化的国家地区分布来看,北美和欧洲是对比特币接受程度最高的地区,62个国家和地区中,逾半数是欧洲国家,有35个;亚洲仅有12个,占比19.35%;美洲共计10个,占比16.12%。

3. 放宽监管,小众国家多进行合法化尝试。尽管多数国家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这个新兴类别还没有作出表态,在众多合法推进数字货币监管的国家中,仍有部分小众国家表现较为亮眼,例如马耳他、蒙古、委内瑞拉等。

关键词四:公链大战

2018年是公链爆发的一年,据得得智库统计,2018年市值TOP30的数字货币中,公链占比几乎达到了30-40%。波场、EOS等公链主网上线,并布局Dapp生态。同时交易所也开始入局公链领域,币安和火币表示将发布自己的公链。

目前公链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拓展性、处理速度和智能合约的漏洞上。公链的最终目标是落地在DApp的开发和生态模式上,尽管现阶段公链在技术上仍处在早期开发阶段,接下来很长时间,将会继续进行底层技术和公链平台的开发。未来的公链需要在性能上继续升级,能够应用更多有实际商业价值和场景的DApp和生态。

关键词五:交易挖矿

2018年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在交易所领域形成了币安、火币、OKEX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2018年5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交易所FCoin宣布实行“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FCoin交易所平台币FCoin Token(FT)从发行价到最高价,共上涨99.16倍。也就在实行“交易挖矿”模式不久,交易量曾一度排名第一位。

其他交易所开始纷纷效仿交易挖矿的模式。在FCoin推行交易挖矿模式两个月后,得得智库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统计,在2018年7月,交易量排名前十的交易所中,有四家开始实行交易挖矿模式,包括FCoin、CoinSuper、CoinBene、和CoinEx。

从本质上看,“交易挖矿+平台币分红”通过发行平台币零成本附着价值获得定价,再利用挖矿和分红的激励方式促进交易扩容,使得用户的资产进行再分配。平台最大获利与传统的互联网补贴大战不同,并没有砸入真金白银,而是通过通证返利模型刺激了交易 ,以主流比重按平台币持有比例返还交易币种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通过设计锚定了主流币种与平台币的交换价值 从而产生并促进平台币与主流币种的兑换流通需求。平台币通过这种模型和交易所服务的依托获取了交易价值。

FCoin不以交易费为目的,而是视其为流量用户获取手段。最后利用零成本的平台币巨额溢价获得继续扩张发展的资金和收益。这种模式在客观结果上确实和ICO的效果相同。

数字货币市场的风口变化转瞬即逝,交易挖矿这种炒作概念的模式也归于平静。截止2019年1月,FCoin24小时交易量排名在CoinmarketCap上已经回落至41位。

关键词六:币改

在交易挖矿风口过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币改,而开启币改运动的是交易挖矿的主角FCoin。

币改,也就是通证经济改造,7月5日,FCoin官网发布关于主板品牌升级、币改试验区启动的公告。启动“主板C”的筹建工作,定位为“币改”试验区,即推动已有的成熟产品或企业,经过通证化改造,完成“币改”及上币交易。由国内通证经济的领军人物元道先生、孟岩先生领衔,筹建“FCoin币改委员会”,负责“主板C”的社区筹建工作。近一个月内,币改试验区连续发布14条公告推进币改进度。

有趣的是,在7月18日,Fcoin社群公开表示Bizkey成为Fcoin币改试验区第一个公示项目,公示期间,Bizkey项目和币改筹备组将接受社会各界考察、评论和评估,公示结束后将由筹备组进行上板投票,投票通过后可进入Fcoin主板C交易。但8月4日,QOS项目在FCoin主板C区正式上币发行,币改第一案一夜间由Bizkey改为QOS。在QOS上线交易第二天,Bizkey官方表态,将“退出Fcoin币改试验区”,并表示“不上Fcoin”。一时间,关于QOS是否插队币改试验区的质疑不绝于耳。

QOS开盘币价短暂上涨后,便随即进入了下跌通道,QOS/ETH交易对发行价从0.00005499一度触底至0.00000856,最大跌幅达84.43%。上线交易13天后,FCoin于8月17日发布公告对QOS采取停牌措施,并要求项目方对近期关于QOS的媒体报道予以澄清答复。“涨停”、“破发”、“停牌”,QOS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完了其二级市场跌宕起伏的历程。而曾经的币改实验区微信群,也更名为通证经济研讨群。

关键词七:稳定币

稳定币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数字货币,稳定币定位于价值稳定,并结合加密支付网络的去中心化系统,同时拥有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目前稳定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法币为信托的稳定币;二是以加密货币为信托的稳定币;三是以无抵押/算法银行的稳定币。2018年稳定币趋势的爆发,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2018年下半年:爆发的稳定币市场

得得智库在2018年11月,对目前发行的59个稳定币进行统计。从发行时间上看,2018年前,全球稳定币发行共计发行12个:其中2014年共发行5个,占比41.67%;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全球稳定币发行共计26个,其中9月份和10月份发行数较多,共计9个,占比34.63%;预计在2019年及以后待定发行的数字货币有21个。

2. 法币信托的稳定币占主导地位,美元占对标资产主流

法币(或其他中心化抵押物)信托的稳定币共计发行22个,占比最多,达到了37.29%,其中美元作为资产抵押的稳定币占大多数,共计10个,以欧元作为资产抵押的稳定币有5个;加密货币信托的稳定币共计发行20个,占比33.90%;无抵押/算法银行的稳定币共计发行16个,占比27.12%;有1个稳定币类型仍处于待定状态。

在2018年新发行的稳定币中,值得关注的是GUSD和PAX。

2018年9月10日,美国纽约州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部(DFS),授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及托管机构Gemini Trust和金融科技公司Paxos Trust,各自发行挂钩美元的加密数字货币、也就是“稳定币”。同时这两家公司需要保证满足该州的反洗钱等监管标准,并履行化解风险的流程。

作为受政府监管的法定资产托管人,GUSD和Paxos Trust公司需要定期提供美金背书的审计报告,在合规性、透明性和风险控制上优势极为明显。同时,从全球数字货币政策监管形势看,GUSD和PAX更像是数字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互搏下的临时性产物,是稳定币发展一个尝试性的突破口。

3. 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主要技术架构

在目前全球发行的59个稳定币中,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稳定币至少为32个,占比54.24%;其他还包括Omni Layer、NEO、BitShares、Rootstock、KOWALA、EOS、Stellar、Dash以及尚未公布的技术架构。

关键词八:STO

即稳定币后,数字货币继续进行数字化的尝试。2018年10月14日,美国传统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Nasdaq)正策划推出通证化证券平台。此平台为公司提供了一种安全的Token交易作为筹集资金的新方式,也就是STO。STO即Security token offerings,Security Token(ST)与传统股票或是证券性质类似,具有证券的属性,同时增加了token去中心化的特点。

在国内,STO的热度仅持续了两个月,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近期,协会发现仍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以STO(即证券化代币发行)名义继续从事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相关活动。

协会郑重提醒本市各相关机构和个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驱离、关闭网站平台及移动APP、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惩处。

关键词九:BCH硬分叉

8月8日,Bitcoin ABC发布BCH升级公告,称在11月15日升级到0.18版本。本质上这次升级只是版本的迭代,目的是BCH后需扩容及向智能合约公链的转型。一周后,nChain公司宣布开发Bitcoin SV协议,并明确表示反对ABC的升级计划,其协议中也提出了2点更新内容:1)区块容量上限提高到128M;2)恢复中本聪早期版本设计了但被禁用的4个操作码。

尽管看似分歧不大,但在诸多利益纠葛面前,算力大战似乎势在必行。随后几个月,对垒双方进入了你来我往的“舆论战”当中,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这一过程中澳本聪也逐渐清晰:凭借着Coingeek在内矿池的支持以及专利、“郁金香信托”等加持,双方旗鼓相当似乎确有一场恶战。

11月16日凌晨1点52分,BSV的矿池svpool连续挖出3个区块,算力大战就此爆发。BCH公链开始实施协议升级,正式分叉成以吴忌寒为代表Bitcoin ABC(以下简称ABC)与澳本聪为代表Bitcoin SV(以下简称BSV),BCH彻底分化。

截止2018年12月31日,BCH ABC/USDT交易对为160.34,BCH SV/USDT交易对为88.75。并且BCH SV的市值排名也进入市值TOP10。

关键词十:寒冬

2019年1月1日,《央视财经》报道韩国虚拟货币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矿场关机,投资者离场。韩元结算交易量占比已经跌到了5.8%,不及2017年同期水平的一半;韩国市场的溢价率也由2018年年初的40%重挫至最近的约1%。

这不仅仅发生在韩国,2018全年数字货币市场蒸发7276亿美元,同比2017年底下跌87.76%。随着热潮的退去,寒冬的情绪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开始蔓延。得得智库分析认为,本次寒冬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暴涨后的周期性经济规律

任何投资市场都会经历牛市和熊市的周期,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规律。2018年1月7日,比特币价格涨至17,527美元的年度最高值,一年暴涨近18倍。价格达到峰值之后按照正常周期规律价格将会下调,市场也将洗去泡沫,重新回归理性。

2、底层技术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加密市场暴涨的速度

通过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进行ICO是这次加密行情暴涨的主要原因,大量项目通过ICO融资。再加之All in区块链的热度,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资金入场,引发了整个加密市场暴涨。但反观支撑智能合约和ICO的底层技术:公链的开发,并没有实现技术升级和突破,智能合约漏洞、处理速度、安全性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当加密市场价格的增速过高于底层技术开发的速度时,市场中将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而现有的技术却不足以支撑过高的价格泡沫。这时,随着周期的经济规律,加密市场的价格将会下调,回归与技术价值相匹配的价格。

3、监管政策趋紧

2018年整个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政策整体来看,监管升级和规范化是大势所趋。即使是在数字货币合法的日本和美国,对待数字货币及相关衍生品的政策也尤为谨慎。加密货币市场过去一直进行粗放型的野蛮生长,而全球范围内受尽的监管政策必然引发整个行情的下跌调整。

寒冬中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活下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驱散寒冬。得得智库通过对寒冬成因的分析,认为本次数字货币行情的下跌在正常周期性经济规律调整范围内。根据比特币周期预判,上一次暴涨后的回调发生在2014年,之后在2017年开始了这一次的暴涨周期。而下一次的暴涨周期,得得智库认为将会以2020年5月比特币奖励减半为契机,在2021年附近开始下一次的周期性的上涨。

但所有周期性的预判都要回归到价值本身。2017年的暴涨是由于以太坊和智能合约的出现,让人们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产生了新的共识。2021年开启的加密市场周期性上涨的前提,是底层技术和公链的开发升级,而未来最具爆发潜力的将是与实体经济和商业场景相结合,能够真正获得生产力、生产关系效率的大幅提升。

 

本文来自链得得,本文观点不代表格时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鉴于中国尚未出台数字资产相关政策及法规,请中国大陆用户谨慎进行数字货币投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